读肖如平的《蒋经国传》
上个月去南图想借陶涵(美)写的《蒋经国传》,结果被错借了浙江大学肖如平(浙江大学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研究中心)老师写的这本了。
原本有点失望,但是翻看以后觉得还行,算是站在大陆角度的历史资料列举。尤其是其中经常摘录蒋介石、蒋经国以及其他历史名人的日记和讲话内容。我觉得有意思,我又对这本书做了一些抄摘。
一、少年时代
溪口地处四明山麓。镇内有剡溪自西向东流过,至武岭头与溪南山阻夹成口,故名“溪口”,又以武岭横卧镇东,以山命地名,故亦名武岭。
蒋肇冲去世后,前妻所生的儿子蒋介卿与继室王氏所生的蒋瑞元(介石),蒋瑞青分家,玉泰盐铺店屋归介卿,“两间半”归蒋介石兄弟。分家后又各立房名,蒋介石兄弟立“丰镐房”。农历1910年3月18日,蒋经国就出生在丰镐房。
蒋介石日记“是年为修族谱之期,余自撰祖父斯千公及父之事略,比撰哭胞弟瑞青文,以聊母亲之哀痛,并名经国为建丰,出继于青弟,以慰母亲念子之心,名纬国为建镐,以继我后。”
二、苏联岁月
1923年1月,孙中山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政策。1925年10月7日,鲍罗廷在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第66次会议上正式宣布在莫斯科建立孙中山劳动大学,帮助国民党培养干部,建议国民党排学生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5年10月25日蒋经国与第一批赴苏学生从上海出发去苏联。
1927年4月,蒋介石清党清共后,塔斯社发表了蒋经国的公开反对蒋介石的声明,“蒋介石的叛变并不使人感到意外。当他滔滔不绝地谈论革命时,他已经开始背叛革命,迫切盼望与张作霖、孙传芳谋求妥协。蒋介石已经结束他的革命生涯,作为一个革命者,他死了!他已走向反革命,并且是工人大众的敌人。蒋介石曾经是我的父亲和革命朋友,他已走向反革命阵营,现在他是我的敌人了。”1927年4月24日,汉口《人民论坛报》也刊登了该声明。
1930年,蒋经国从列宁格勒军政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莫斯科市狄拿马电气厂当学徒,1932年,蒋介石拒绝释放共产国际的特工“牛栏”,蒋经国被流放到西伯利亚艾尔它金矿。1933年10月将他安排在斯弗多夫斯基市乌拉尔重型机械制造厂当技师。
1935年3月,苏联共产国际批准了蒋经国和芬娜(蒋方良)的结婚申请。
1937年3月25日(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同意抗日后),蒋经国离开莫斯科,结束了他12年的苏联生活。
三、扬名赣南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蒋经国到江西任职,任保安处长,军训总队长,行署专员。
1939年3月,国名党组建“三民主义青年团”(三青团),三青团书记长陈诚任命蒋经国为三青团江西筹备主任,蒋经国关注年轻干部的培养(三青团中央干校),后来掌控了三青团。
1947年,国民党党团合并,三青团中央干部转入国名党,蒋经国顺利成为国民党中央大员。
四、涉足军界
1945年8月5日,宋子文以行政院长身份与新任外交部长王世杰、蒋经国等前往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同意外蒙古独立。同年下半年,蒋经国作为蒋介石的私人代表身份参与接手抗战胜利之后的东北。
五、上海打虎
1945年8月,蒋介石任命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为上海经济督导员,蒋经国为协助督导员,事实上蒋经国才是实际督导人。后发生“扬子公司案”,扬子公司是由孔祥熙的儿子孔令侃经营,后由于宋美龄干预,孔令侃去美国,案件不了了之。
六、撤退台湾
1950年蒋介石下野,回到溪口老家,除了游览家乡风景外,还将家乡的风景用电影胶片拍下来。2月21日蒋介石在蒋经国、孝文、孝武、孝章陪同下,游览千尺岩、妙高台、狮子山等地,并将附近风景拍成电影,后来蒋介石到台湾后,经常观看这些影片,以释思乡之情。以至影片反复操作,发生故障无法再看。1954年7月25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晚观卅八年回乡影片,以退光不能再观,可惜。”
七、台湾政治
蒋经国父子通过打压cc派,替换了财经系,虚悬了政学系,削弱了黄埔系,拉拢了团派,最终使得以陈诚和蒋经国为首的政治势力占据了绝对优势,成为名副其实的实力派。
蒋介石检讨军事失败的原因认为军事失败的与政工有着密切的关系。“政工人员本身程度低落,对主义的认识不够,于是官兵皆缺乏政治训练,对敌作战意志薄弱,战斗精神完全丧失,尤其是对民众不知爱护联系,甚至恣意骚乱,以致军风纪荡然无存。这种没有灵魂的军队,非走上失败的道路不可。”1949年10月,蒋介石决定重建政工。
八、掌控情治
军统和中统:1931年底,蒋介石再次下野,32年他成立复兴社(蓝衣社),蒋本人任社长,复兴社下设部门中有特务处,戴笠为处长,郑介民为副处,这就是戴笠的军统起源。53年,蒋介石在军事委员会内设统计调查局,以陈立夫为局长,第一处处长徐恩曾,第二处处长戴笠。抗日战争爆发后,第一处升格为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中统局),由中央党部秘书长朱家骅兼任局长,徐恩曾担任副局长主持工作。第二处扩建成军事委员会统计调查局(军统局),局长由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贺耀祖兼任,副局长戴笠实际主持工作。
退败台湾后,蒋介石为了改变大陆时期军统、中统争权夺利的局面,统一了情报机构,49年7月召开“高雄会议”,决定成立政治行动委员会。后来通过智斗毛人凤,孙立人等,蒋经国渐渐掌控了情报结构。
九、退辅会
1949年共有60多万国民党官兵撤退到台湾,其中50多万为无眷单身官兵。50年中期,反攻无望,近半数的军人进入四十岁乃至五十岁,为了维系军队的安稳,蒋介石不得不一边高调宣传反攻大陆,一边考虑退役老兵的安置问题。成立“国军退役官兵就业辅导委员会,正主任由时任台湾省主席严家淦兼任,副主任又蒋经国兼任。67年,蒋经国正式出任正主任。他主要工作共有四点“壮有所业,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学有所用”。这是蒋经国深得民心的关键。
蒋的退辅会修建荣民医院(今天台湾最好的医院的“荣总”),荣民农场(对战士授田),修建中横公路。
十、接班之路
蒋经国在台接班最大障碍是陈诚。早期蒋介石非常重用陈诚“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后来因为蒋介石组建“救国团”的问题,58年的行政院改组问题,陈与蒋矛盾加深,蒋的日记“辞修政治上的缺点就是他不察正邪,好听小人细言,对人不注重其基本政策和品性学术。
“湖口事件”(蒋纬国的装甲部队里面一个有精神病的军官妄言要“勤王”,嫁祸蒋纬国),贬离蒋纬国后,蒋经国重掌军权,65年,蒋经国任国防部部长。72年5月17日,国民党中常会,选定蒋经国为行政院长。标志着传位部署基本完成。
十一、台湾外交
蒋介石1970年10月26日发表了“退出联合国告全国同胞书”,号召大家“精诚团结,协力同心,祸福相倚,甘苦与共,在风平浪静时,不松懈,不苟安,不矫情;在暴风骤雨来袭时,不畏怯,不失望,不自欺。”他在日记中写道“今日我正式宣布退出联合国,此乃尼丑害我,但不足致我死命耳。”
蒋经国心里清楚,自从退出联合国后,台湾的外交空间大大压缩,尼克松访华后一些亲美国家也抛弃台湾,日本以及一些东南亚国家也纷纷与台湾断交。
十二、励精图治
十大建设:《第六期经济建设计划》提出南北高速公路,桃园机场,台中港,苏澳港,北回铁路,铁路电气化,大钢厂,大造船厂,石油化学,后又加上核电,共十项。
十三、继位
1975年4月5日, 蒋介石最后一日日记“今日体力倦乏益甚,心神时觉不支。”晚上11时50分离开人世,终年89岁。
1976年11月12日,国民党在台北召开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推举蒋经国为中央委员会主席。
1978年12月14日,3月19日,因为严家淦的“主动请辞”国民大会选举蒋经国为总统。5月20日(成为台湾传统)宣誓就任。
十四、历史交代
中坜事件和美丽岛事件后,蒋经国考虑解除戒严和党禁。蒋经国做出这样的决定,有国际背景,特别是美国的影响,也有台湾群众的抗争原因,但是也不可否认他个人的主观上的诚意和努力。
1949年5月20日,台湾省政府和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发布《戒字第一号》戒严令。
1987年7月14日,蒋经国颁布总统令,正式“宣告台湾地区自1987年7月15日零时起解严。”
1989年1月20日,立法院通过《动员戡乱时期人民团体法》,党禁正式开放。
蒋经国此前对大陆一直坚持“三不政策”,不妥协,不接触,不谈判。他说”邓小平所谓的‘和平统一’,‘大家坐下来谈通商,通邮,通航’。这种话说的好听,目的却是企图动摇我们的决心,达到不费一兵一卒窃占台湾的阴谋。”
1987年11月2日,台湾红十字会正式开始受理赴大陆探亲登记。
十五、逝世
蒋经国身上背负太多的历史包袱,以及国民党给他的千钧重担,他不能也不愿放弃。但是他的努力没有获得“党外势力”的理解,每迈一步,都会受到“党外势力”的抨击,他们仍嫌弃他步子迈的太小。
1988年1月13日1时55分蒋经国逝世。
中国共产党发出唁电“惊悉中国国民党主席蒋经国先生不幸逝世,深表哀悼,并向蒋经国先生的亲属表示诚挚慰问。”
借鉴秦孝仪为蒋介石拟遗嘱,蒋经国的遗嘱由朱家骅和高层官员讨论后定稿:
“经国受全国国民之付托,相与努力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业,为共同奋斗之目标。万一余为天年所限,务望我政府与民众坚守反共复国决策,并希望始终一贯计积极推进民主宪政建设。全国军民,在国父三民主义与先总统遗训指引之下,务须团结一致,奋斗到底,加速光复大陆,完成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之大业,是所切嘱。”
看这种人物传记,确实找中立的第三方作家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