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吴晗的《朱元璋传》
关于作者
吴晗,中国最著名的明史专家之一,是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主要著作有《朱元璋传》、《海瑞罢官》、《投枪集》、《春天集》、《灯下集》、《吴晗杂文集》、《读史札记》等。
虽说很多人没有读过他写的书籍,但是在我们在上学阶段早已有接触过关于他的内容。
我们历史教科书中,把姚文元在《文汇报》发表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定义为“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索”,而这里的历史剧《海瑞罢官》的作者就是吴晗。
关于吴晗,还有一处“存在争议”的评价。
他担任北京市副市长期间,作为历史学出生的他,担任对公众“解释”为发展北京城建而拆除北京历史建筑的任务,为此,他和主张保留北京历史建筑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发生过激烈的争论,最后,不少历史建筑最后还是被拆了,对此,至今人们有不同的评价。
鉴于他在学术作品中的一些观点和在政府部门中任职时候的一些行为,有人喜欢给他打上“御用文人”的标签,对此,我作为文化水平不高的普通读者不作评论。
关于本书
吴晗的这本《朱元璋传》,历经了四次修改,前后经过20年,终于才得以成书。
第一版,1944年,吴晗为解决经济上的困难和发泄政治上的愤懑曾写成《由僧钵到皇权》一书,在重庆出版的,后改为《明太祖》;
第二版,作者认为写第一版的时候自己心态不平和,决定加以补救,查询更多史料后,1947至1948年完稿,1949年4月在上海新中国书局出版了《朱元璋传》;
第三版,1954至1955年改写的《朱元璋传》油印本;
第四版,也是如今定稿的版本,最后修改于1964年,1965年2月由三联书店出版,定名《朱元璋传》。
该书全面介绍了明太祖朱元璋由僧人到皇帝的一生,结合元末明初的历史条件,对朱元璋一生的功过作了具体的分析,实事求是地评价他的历史地位,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研究历史方面达到新的高度,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毛主席读完这书后,两次和吴晗会面中均有谈论此书,还亲笔给吴晗写了书信谈他的看法。
结合那个时代的政治背景以及毛主席的点评和书信,吴在后面的修改(第三版)中多多少少受到了一些影响。
另外,历史书是历史学家的笔刀,作者虽然对这本书多次修订,但是还是能明显看出作者的主观意向,比如在朱元璋称帝前后,作者的态度有着不小的变化。
读后感
1.轮回的历史
读历史读物最容易得出的感想就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朱元璋从底层走到皇权巅峰之后,依然重演了历史上的那些皇帝被诟病的行为,比如杀功臣,搞文字狱,设特务机构等。
朱元璋慢慢的变成了和他当年身在底层的时候最为讨厌的那种人,这是人类历史的运行规律,没有人能跳的出来。
2.努力的学习
朱元璋很是好学,这应该也是他成功的因素之一。
早年的朱元璋(朱重八)从一个没有文化的小乞丐从军,在一步一步爬升过程中一直在持续学习,到后来坐上皇位的时候,已经能亲自写出《大诰》这样的法典书籍了。
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朱元璋手写的《大军贴》手迹来看,书法方面也颇有水平了。
3.权术的高手
在朱元璋废除宰相之前,中国的宰相制度已实行千百年。
在早些(汉唐魏晋)时候,宰相身后的士大夫家族群体和皇帝为首的皇家人员像是一种“合伙人”关系,相互制衡,典型的是东晋的“王与马共天下”,而到了大明朝朱元璋借“胡惟庸案”废除宰相制度后,皇帝拿到了全部的权力。
朱元璋能做成这样的事情,必定是一个权术高手,其实,从他当年在郭子兴的部队中出人头地的历程就能看出他在权术方面的过人之处了。
当然,我认为说朱皇帝是一个权术高手并不是一个负面的评价,如在权术方面没有过人之处,在元朝末年群雄并起的年代根本就不会脱颖而出,更别提“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了。
“朱元璋慢慢的变成了和他当年身在底层的时候最为讨厌的那种人”这个怪圈,确实没多少人跳的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