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某些互联网公司真是越来越low
最近“社区团购”这个词很火,了解后才发现又是互联网公司造出来的新词。
具体是指用户在app上购物(主要是买菜),然后平台配送到社区里面的指定地点,用户过去取货。
其实这类业务早年也有一些公司在做,要不是恰好赶上去年的疫情,很多这类公司都要倒闭了,疫情导致菜场超市封闭倒是让他们活了下来。
最近社区团购又迎来一波热潮,多家互联网巨头都宣布投入巨资进入这个业务市场。
不过资本不是活雷锋,他们最后都是逐利的,在是推广期间确实有优惠,等到这个业务做大了,把竞争对手挤死后,必然开始收割,商家和客户两头吃,中国某些互联网公司在这方面是老专家了。
比如某团某饿,在商家那边收取上架费,然后没一单还按照比例抽成,用户这边再收取一笔配送费,然后再拼命挤压快递小哥的时间。他们前一段时间被社会舆论批评的时候,却把责任抛给用户,让用户多等几分钟。
再比如某出行互联网公司,现在的高峰期打车丝毫没有比早年没有这类平台的时候方便,相反,他们两边抽成让乘客花的多,司机赚的少了。
这次,互联网公司看中的是菜市场,是要在菜农和菜贩手中抢钱赚。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旦他们成功形成了垄断平台,在菜农那边压低价格,在客户这边提高费用赚取利润是必然的事。
好在这次官方媒体对这类业务进行了关注,某位政治嗅觉敏锐互联网公司领导马上宣布不会开展这类业务,其他几家平台可能也会“适可而止”吧。
我个人觉得中国这些披着“高科技企业”的互联网公司盯着出行、外卖、买菜这类业务科技含量真的不高。
现在看来,这就是一个吃着中国大城市人口多的红利的劳动密集型业务,唯一拿得出手的“高科技”就是服务端的大量业务的调度算法吧。
可是就这些个算法,也被中国互联网公司用来去进一步榨取利润,比如“大数据杀熟”。
当互联网平台推算出用户对某商品(服务)的需求度高的时候,就开始加价,同一项商品(服务)经常在不同用户账号上显示的价格不一样。
此外,国内的互联网公司还有一处槽点就是毫无底线地窃取用户隐私。
某乎为代表的部分网站平台,不装app就不给看,不登陆就不让看,原因是你装了app,登陆之后,他们可以很便捷地获取用户的隐私信息,便于进行定向营销和杀熟。
对了,还有各种XX号的内容平台,阻止公共搜索引擎的搜索打造信息孤岛,背离互联网“互联互通”的精神,在我看来真配不上这个时代的“互联网公司”的头衔。
我去,我原本只想着这些网站平台为了app的点击率留存率做的膈应事,没想到还有这一层